18年,2万亿;安静的马化腾,怎样让腾讯拥有这么大的爆发力?

推荐时间:2024-09-28 23:11:00 大佬帮


怎么发下月的工资曾是他最操心的事;循序渐进、小步快跑、不一口吃个胖子,是他至今仍强调的经营精神。


没有大财阀的霸气,没有偏执狂的邪性,甚至没有觥筹交错、长袖善舞的领袖气质,至今一张娃娃脸,安安静静上下班的马化腾,为何能从创新世界的跟随者成为掌握互联网世界话语权的人,并在沉默中缔造出亚洲最大市值的公司?


9月初,即将迎来18周年庆的腾讯市值突破2万亿港币,成为亚洲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


改良也是大创新


马化腾说,腾讯的成功得益于一直通过创新满足用户需求,获得收入和利润,今天的一切成就都是服务好用户的自然结果。


至今依然有人质疑腾讯是一家创新的公司,因为腾讯在这些人的思维之外对创新重新定了义:既让创新的视野超越了狭义的技术发明,也把创新的目光贯穿到产品与服务无限的细节里。


创新大致有两种,一是从无到有的发明式创新,再是从有到好的改良式创新。但无论发明还是改良,让东西“好用”才是最重要的。


从创业开始,马化腾就领着腾讯把创新的目标拓展并聚焦到如何更“好用”之上。这是腾讯“一直在抄袭”,但却“始终在超越”的核心原因。



乔布斯曾用毕加索的话解释自己被认为抄袭这件事。他说:“毕加索曾说过:‘好的艺术家抄,伟大的艺术家偷。’ 我们从不为窃取奇思妙想而感到羞愧。”乔布斯还有句话,好像叫:要有本事偷别人的,但不要把偷别人的当成本事。


马化腾在这方面绝对是与乔布斯心意相通的人,从腾讯成立至今,他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窃取奇思妙想”,但也从来没有把偷别人的当成本事。


“抄”ICQ开发QICQ(QQ)时,ICQ的界面是英文的,好友和聊天记录是你在这台电脑用了到其他电脑就用不了了,而且只能与在线的用户聊天。


马化腾认识到它的问题,让OICQ中文界面,将用户信息储存在服务器,让你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联系”继续,同时还可以给没有在线的用户无限制的留言,最后更在大多数网络公司卖软件的“行情”里,把QICQ挂出来免费下载并试用……


这些极具创新的改良,贴合了本土用户的需求,进而催生了QQ的火爆。这种依靠改良创新大大超越原始创新的成功案例,在腾讯不胜枚举,并最终让腾讯积攒出原始创新的力量,从创新的跟随者成为引领创新、掌握话语权的人。


包括今天微信的火爆,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外国巨头没有进来,所以才让它一家独大了。但事实上,只需看看QQ当年是如何超越了畅通无阻并一度大行其道的MSN,以及大家现在是如何体验到微信的创新与“贴心”,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



还没有底气把改良创新也说成是创新的当年,马化腾曾面对抄袭的质疑这样强调:抄,也可以理解成学习,是一种吸收,一种取长补短的方法。


在今天,大家实在应该通过腾讯的成功认识到,改良也是创新。它既大有可为,也大有需求;既是微创新,也是大创新、大发明。


因为,一旦你投入到改良中去,改良的过程就会刺激你去发明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对一般创业者而言,也只有通过容易上手的改良开始,通过累积改良创新的经验和成果,你才会有条件去进行所谓的大创新和大发明。


创新要有理想,但也要懂得首先“有奶就是娘”,苹果、微软、谷歌,以及今天已经大创新、大发明的腾讯,这都是极好的例证。


整个中国经济走到今天,大发明、大创新缔造崭新的产业固然很重要,但把很多已有的产业改良创新做到更好,恐怕也是同样重要。


只不过,这种改良不应该止步于把包子馒头搬上互联网,而更应该从本质上对产品有改进。


比如,很多做密封包装产品的,至今仍需用专业工具或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开他的包。你改良一下,让用户体验更好一点不好么?是没分析过用户希望方便使用的需求,还是压根儿不把用户放在眼里,骄傲地表示我的东西就这样你爱要不要啊?


在你独一份儿时,如果我刚好又需要,你的任性是可以的。全世界只有你,你厉害,算你狠,我含恨也只能选择你。但一旦冒出个你有他也有,而且对我更好的,那我就有选择权了。无论做产品,还是做人,都是这个道理。


但话说回来,世界上哪有那么独一份儿。把这个道理想清楚了,你也就知道,改良创新是多么的重要了,舞台又有多广,也就明白,马化腾从跟随和改良创新开始的这一招,背后蕴涵着怎样的智慧。



用户需求是创新的根本


马化腾说,创新源于对用户需求的准确把握和对产品的不断打磨,资源只是加法,产品力才是王道。


如何洞察用户需求并不断打磨产品?马化腾没有高深的理论,但却是实践出真知的大师。


他说,做产品开发与用户体验没有秘诀,只有大量用,不断用,慢慢找到感觉。“产品经理最重要的能力,是把自己变‘小白’发现问题,然后变回专业人员,想为什么这样?怎么解决?”


QQ出来时,马化腾长期假扮用户去聊天,甚至换成“妹子”头像去陪聊,“潜水”侦察用户意见和喜好。


QQ邮箱刚出来时,如今被奉为大神的张小龙也是没有更好的办法,马化腾亲自参与为期将近两年的改进,以400多项创新点最终获得成功,其中近300项是他本人发现、提出并主持解决的。



微信出来时,他天天在线上,“说这个怎么改,那个怎么改,在产品里调整。”很多人经常在凌晨三、四点,接到他具体到某个符号的改良邮件。


有人说,腾讯有那么大的平台,随便做一个产品出来就能成功,但马化腾看到的是硬币的另一面:如果你的东西不好就出来丢人,平台越大你的人就丢得更大。所以到现在,很多权他都下放了,但产品,必须一一亲自把关。


至今,马化腾依然一有空就泡在网上,了解和体验腾讯的各种产品,也深入敌后,“侦察”全世界新兴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对标思考,借鉴创新。


他最大的乐趣也是,“创造一个打动人心,深受喜爱的极致产品。”他说,这是他发自内心的追求,“这种被认可的满足感,不是财富能够给予的。”


乔布斯曾说,“人活着是要追求极致并分享给同类的,这样人类才能共同进步,学会欣赏更美的东西。”当马化腾看到这句话,相信也是相当有共鸣,认为这是乔帮主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马化腾将通过他的腾讯,成为对中国人以及很多行业起到变革性影响的人,正如乔布斯一样改变了世界。


马化腾分享的《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网上可以下载。


有人说,马化腾把产品这样死死抓在自己手里,岂不是影响下属的创新积极性。答案刚好相反,正因为最大的老板亲自抓,大家才更有激情,也更有压力。对此,很少自我表扬的他也都是不谦虚:“身体力行,感染和带动了很多人。


为了做好产品,马化腾采取一系列措施,甚至还把所有产品的用户体验人员组织起来,成立了用户体验与研究部。如今其规模已超百人之众,把活儿细致到用户卸载一款产品的过程,都能做出几十页具体而翔实的书面报告。


包括为什么那么低调,不出来站台为公司品牌赢得加分,马化腾的回答也是:腾讯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品牌必须建立在产品和服务上。有一次,还加了句比较得瑟的补充说明,大意是,扯那些没意义,有本事用产品说话。



小步快跑,积累力量,形成核爆


持续18年稳中求进的小步快跑,而不是一上来就干个大的,一口气就吃个胖子,这是今天的亚洲之王从平凡走向伟大的成功之道。


和今天一开口就几年几十上百亿美金的伟大创业者不同,马化腾和伙伴们一开始想的只是:“下个月的工资和房租怎么解决,一年内的收入来自哪里。


有个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已经不清楚的背景是,腾讯推出QICQ时,市场上至少有10多家公司在做差不多一样的事情,OICQ大致上是最穷、最弱的那一个,以至于严峻时刻连服务器托管费都付不起。


另一个背景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马化腾他们都在通过做外包项目来养活QICQ。即便拿到初期风险资本,挣钱也依然是他们天天操心的事。


对生存的渴望,让腾讯始终在自力更生。拿到投资的半年内,公司就推出了无线增值应用业务,拿到这个被认为是“暴利”的赢利武器之后,马化腾又继续居安思危,推出会员制、QQ秀、QQ商场等等。


因为一开始就千方百计地寻思并掌握了赢利能力,20001年,腾讯成为了中国第一家实现盈利的互联网公司。到2002年,腾讯的年利润已进步到过亿的水平。


完全不同于今天的很多互联网公司,投资人一但中断投资,就可能从估值百亿跌到无法生存。



即使手中有粮,马化腾也始终以“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控制着发展节奏。他不喜欢一上来就打什么大仗,尤其不喜欢不知钱从哪来就大肆烧钱的做法。


如对某一领域有兴趣,他会心有宏伟目标,但行动先从容易做、有把握,见效快的开始,强调以战养战,以时间换空间,步步为营,择机合围。


“这个业务做起来,需要其他业务养,它成熟后再养别的业务。”遇到激进的扩张提议,马化腾总是强调:“我们的希望是稳,长期健康的成长,不一定冲得太高,慢慢走。”


18年,2万亿,似乎与“慢慢走”这三个字很不和谐,但腾讯的很多产品和业务,真就是慢慢走,走上来的,其规模也是靠长期健康成长出来的。


腾讯刚成立时,马化腾就想做门户,但算盘一打,钱不够,放弃了。然而这个目标始终在他心里,而且他还经常盘算着,什么时候可以干得起?包括创立门户的策略既定后,也同样是先易后难,从娱乐八卦开始慢慢走,走到今天,腾讯网已是中国浏览量最大的中文门户网站。


腾讯现在很厉害的游戏业务,也是从容易的代理开始,交了学费学了乖才自己开发继而做大。自己开发时,同样是先从难度低、胜算大的棋牌游戏入手,然后慢慢走,稳步走,最终10多年咬紧目标不放松,走到了今天的全球最大。


经营上稳中求进,循序渐进的腾讯,在产品运营上同样如此。让腾讯备受争议的“抄袭”与“模仿”,换种说法则是马化腾求稳的象征。能力和条件有限时,他喜欢从学生做起,利用现有资源,站在巨人肩上,获得更有确定性的成绩。



马化腾曾以7个维度分享自己的产品乃至管理创新经验。包括:需求度、速度、灵活度、冗余度、开放协作度、创新度、进化度。贯穿7个维度的中心思想也是稳中求进,循序渐进,再加上快步推进。


一个产品什么时候推出去,怎么推?通常是两条路可以走:一是速度第一完美第二,即便产品不咋地,也大干快上,拼命狂奔;一是完美第一速度第二,总是希望尽善尽美之后再出去。


马化腾认为,没有真正完美的产品,只有更接近完美的产品,走出一条不同于这两者的新路,也就是他经常强调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不要等到完美再开干,但也不要一上来就干那么大,而是要及时开干,及时改善,让产品和市场齐步向前进。重点是:允许不完美,但要快速向完美逼近。


所谓的速度、灵活度、冗余度、开放协作度、创新度、进化度都是为了快速向完美逼近。马化腾说,互联网的变化非常快,必须主动去变化,甚至预测和引领变化,因而必须在开放协作中灵活快速地采取创新行动,推动自我进化。


这种持续迭代自我进化的例子,在腾讯是普遍的存在。QQ当属其中的典型,不少人都以为QQ好像已是过去式,但事实上,腾讯的QQ活跃帐号比微信还要大很多。


令我们非常震惊的一个体验是,在我们入驻的超过25个媒体平台中,手机QQ的QQ看点已是比今日头条、网易等客户端更具爆发力的内容传播和分发平台。我们发布的多篇文章,都在被QQ看点推荐后的两、三个小时,实现了阅读1000000+的突破,而这在其他平台极少有过。



因为腾讯是一步步打上来的经历,马化腾对创业者的建议是:“不能指望说要做10亿或多少亿,如果我们当初这样想早就死了。事情都是一点点细致做出来的。一定把目标放到最低,过完这关再说。


创业中,大多数人都跟你一样面临各种小坎,很多人都会分心、贪婪,然后落后。他们贪,等你埋头过完自己的坎,你就跑到他们前面去了。不用怕别人多厉害,做好自己、和自己比就行了。


因为2万亿的光环在,马化腾今天这样讲,可能比较缺乏说服力。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不断积累力量,最后形成核爆,是众多成大事者共同的路径。


低调、务实、平等、共创、共享


马化腾坚信:一家公司成功的关键是团队的合作,团队合作有赖于好的文化,而文化的核心由上层建筑决定。他和管理层始终推崇相互尊重、人人平等,低调务实,一起创造,共同分享的精神,这也是腾讯的文化。


马化腾把平等与尊重从自己做起,在公司内部,大家都对他直呼其名;他会给基层员工写邮件、按电梯;基层员工也可以对他的不足提出批评。



腾讯的创业精神是共创共享,而且两手都够硬,在优秀的公司都会有的常规动作之外,搞出一套腾讯的特色和绝技。


共创方面,内部PK是腾讯的一个绝招。做微信时,同时成立了几个团队,用不同方法往上打;决定进入电影产业时,也是一下子成立了两家公司——企鹅影业、腾讯影业。现在,这种内部PK已广泛应用到各种产品及业务乃至管理环节,甚至可以总结说,在腾讯,打败外人要从打败自己人开始。


腾讯一直以开放的态度面对内外舆论。在内部,公司言论自由,建议和意见都能得到及时的回复和交流。对外,腾讯很少有什么要追究不良舆论的声音,包括微信公众平台上,时有自媒体端腾讯的碗,但也没见腾讯怎么红眼。


到今天,腾讯的成绩还算可以,但依然很少对外张扬,更不去指点江山,说这个不对、那个不行。这也和马化腾的文化有关。他追求的是:埋头苦干,用事实说话,成功来自不断打败昨天的自己。


心直口快的马云曾经公开说微信是一把好牌,但是打烂了,批评腾讯的收购,老百姓都看得懂,这就错了。但面对“怎么看阿里的市值?”、“怎么评价马云?”无论你怎么下套,无论什么时间,马化腾均以“今天不评论同行”为由绕开了。如果非要说点什么,那也是,“其实我们私交非常好”。



不断打败昨天的自己


即使到今天,马化腾依然保持高度的危机感。腾讯的市值超过1000亿美金时,他就曾公开说,“心里相当不安。”今天想必是更加诚惶诚恐了。


这里面,有他从外面看到的危险,那么多千亿美金的公司不几年就连百亿美金都不值了。也有他对腾讯的居安思危,他多次说过:“微信如果不是腾讯做出来,不是自己打自己,是在另外一个公司的话,我们可能根本就挡不住。”


而且,他有过看走眼的案例。Facebook刚上市时,他买过一些股票,“熬啊熬啊,到最后还往下掉,都快跌穿当时拿的那个价钱了。后来终于上来一点,熬不住了,25块就卖掉了。”


到现在,Facebook的股价120多块,市值比腾讯还要大。还有,腾讯曾经投资一个公司,但一看对方的用户都是未成年人,也是兴趣缺缺,最终错过了历史性的契机。



马化腾说,一个公司大了,成功了会有自满、安逸的情绪,会内斗。因而,他总是和他尊敬的任正非那样,想的都是危机,身体力行地把危机感往下传递:“外面给你掌声的时候,是最危险的时候,永远要想到,好多大公司都那么轻易并且不可预测地倒下了,有些尸体都还温着。”


腾讯能在激烈竞争中屹立并持续领先,也得益于公司一直在居安思危,一直在“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看着田里的”,一直在不断打败昨天的自己。


当年刚起步时,腾讯靠无线增值服务获得了很好的利润,马化腾不但没有满足,反倒认为这种把命运交给别人(电信运营商)的日子太危险,所以抓住机会推出了QQ商城、游戏等一系列多元化自主业务。


微信出来之前,腾讯已经是老大了,而且已经有了手机QQ,但马化腾高度危机,不惜自己打自己,最终成功防止了这个武器成为别人家的。


马化腾的这些创业故事曾广为流传或内部留痕,这也成为人们了解他作风与精神的关键。


当年给通讯公司做软件外包时,为了不给客户留下公司老板是个小毛孩的弱小印象,马化腾曾长期隐瞒总经理的身份,把自己“低调”成一个普通的“工程师”。跟下属一起拜访陌生客户时,客户还曾拉着他下属的手说:“马总你好你好,欢迎欢迎!”


第一次融资时,马化腾做了两次腰椎手术。第二次手术后,他平躺在床上举着笔记本电脑办公,争分夺秒地逆转着腾讯要断粮关门的命运。


第二次融资之前,一位腾讯的老员工一早去找马化腾签字,发现他蓬头垢面,憔悴万分。问询后得知,那一整夜,马化腾独自一人留在了办公室。


在知乎关于马化腾的讨论里,有已经离职的人,这样描述在腾讯激情燃烧的岁月:“Pony的邮件一般在凌晨三点后到达,到凌晨7点左右停止………”



还有人这样还原自己与马化腾的共事经历:


一次,Pony要我盯个案子。我询问了技术人员,技术说:这实现不了。于是,我回复邮件告诉他:在技术上不可能实现。大约两分钟之后,他回复了我:你说什么?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只能回信道歉:抱歉,我们去想办法。


过一阵他回了一封长信过来:第一段告诫我,在腾讯不允许说什么技术做不到。然后,他在信中列举了三四个部门里的高手,列出他们的名字和GM姓名,要我直接去联络他们,请求他们给予技术上的支持。


在腾讯人的眼中,到今天,马化腾的这些作风和精神并没有什么改变。


马化腾一直希望自己能像那些卓越的企业家一样,为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做一点事。今年上半年,他实现了一个小目标:捐出1亿股腾讯股票用于改善会。目前,这笔捐赠的价值已超过200亿港币。


每每提起腾讯和马化腾,我总是会想起有一位读者的话:


“那个尖嘴企鹅永远留在了我的人生中……我每天都在想念当年在寒冬的夜晚畅聊的陌生好友。”


转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