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面试,和一家公司总裁见面,总裁出了几个公司目前的问题,让我现场解答,我口若悬河的给他喷,从马云的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大趋势到怎样搭建人才发展体系,从规划到实操,中间看到那总裁频频点头,我还觉得上了道儿,更加大胆评述:从人力资源体系搭建到各种专业知识来了个大解析,到后来他还是点头,我都不知道他想什么?便开玩笑说,是不是太能说了,我是讲师,有时候进入情景就在自己的思路中停不下来了,呵呵。
结果,那个总裁说了一句:这下看起来正常了!
我晕,这半天您看戏呢!
虽然后来大家似乎谈的很好,但我还是很受挫,头条上不断翻看有意思的视频以解心中郁闷,发现张雪峰老师很火啊,火的让人感觉很有病,我在想这位这种风格的老师在最初的时候是不是也被别人视为异类。因为看的多了就知道,张老师一致说,成为网红是一个意外,但成为网红之前的10年这种讲课风格是一致沿用的,之所以用轻松愉快的方式讲考研,是因为考研太枯燥了,如果不让人们感觉些快乐,就很难坚持。
但这种异类行为是否在最初也让人觉得是有“病”
一直记得上学的时候听到周杰伦在第一张专辑发布之前,如何不入流,甚至被评委说唱歌跑调,但后来一首《简单爱》火了之后,在坚持自己的风格这条路上一路走到现在
最初的“病”,不坚持,自己会把自己埋没
有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
土浅,我们从这个比喻似乎得到路一些有关土壤的 教训,结果的种子落入“诚实、善良的心里。”我认为浅薄的人就是没有很多泥土的土地——那些没有真心实意的人,一个亲切的招呼,一篇良好的讲道,一首婉转动人的诗歌,都会使他们受感动,因此初看起来,他们似乎有所作为,可是因为没有很多泥土——土既不深,没有深入诚实的意志,没有为了工作而认识职责的热切愿望,不久就干枯了,让我们看看自己心灵的土壤吧。
当一个向导告诉一个罗马士兵,如果坚持要走某一条路,就有生命危险,士兵回答道:“我是非去不可,却不是非活不可。”
这就是深入。当我们确实相信这样的事时,我们就可大有作为。肤浅的人依靠冲动、印象、直觉、本能,尤其是环境而生活。深厚的性格一点不看这些,却稳步前进,乘风破浪,驶向阳光明媚的对岸,并等待那后来的结果:总会带来不幸河似乎失败的反面。
——辛普森
为了缓解自己的不悦,很认真的看了《荒漠甘泉》中的一段话,反思良久:深入、深入自身的土壤,不受冲动、印象、直觉、本能,环境的影响,把根深扎……
有才华的人都有“病”,如果你觉得自己有才华,就坚持你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