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赵魏韩三家分晋之后,因为魏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地处中心四战之地,所以忧患的环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他用李悝改革政治,奖励耕战;用吴起改革军事,打造了无敌之师魏武卒;用西门豹兴修水利,发展国内经济,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北灭中山国(今河北西部平山一带),西取秦西河(今黄河与洛水间)之地,连败秦、齐、楚诸国,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公元前343年,魏惠王率领诸侯朝见周天子,史称逢泽之会。正式标志着魏国成为新一代的霸主。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魏国称雄的时候,不懂得“远交近攻”的策略,其所作所为简直就是引起了各国公愤,终于在各国联合攻势下,魏国“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夺取漆及富丘两地。因为卫国是魏国保护国,魏国无法坐视不理,于是立即联合宋国出兵助卫反攻,魏卫宋三国联军直逼赵国首都邯郸,赵国被逼闭门防守,并派人向齐国楚国求救。魏卫宋联军于是包围邯郸,希望一举歼灭赵国,以解除被诸国包围之局。 但是在同一时间,秦国乘魏军主力不在,偷袭魏国少梁,并夺得少梁,魏国在这场战争里被围攻的危险反而变得更大。
而齐国以田忌为主帅,孙膑为军师,率领齐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魏国大梁进逼,以切断魏国的运输要道,并攻其所不备。这样一来,魏军定必回师自救,齐军则可乘其疲惫于路,一举击败魏军,而赵国之围则自动解除。果然魏军由主帅庞涓亲率主力回驰大梁。但同时间,齐军准备截击魏军。魏军由于长期在外作战,已疲态毕露,再加以长途跋涉之急速行军,士兵皆战意大降。于是齐魏一交战,魏军战败。但此役魏国并未受到严重损失,且仍然实现了攻克赵国首都邯郸的战略目标。公元前352年,魏国联合韩国将齐国打败,齐楚求和。公元前350年,魏反攻秦国,包围秦孝公于定阳,秦国战败乞和。至此大战以魏国胜利告终,魏国的霸业得到继续发展。
魏惠王
可以,魏国君臣上下让军事上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在四面树敌的情况下,又和唯一的盟友韩国产生了矛盾,并发兵攻打韩国。韩国在拼命抵抗仍五战皆败后,只得向齐国求援。齐威王看又以田忌为主帅,孙膑任军师,率领齐军直逼魏国首都大梁。魏国为避免重蹈覆彻,于是停止进攻韩国,转而与齐国决战。魏惠王将攻韩的魏军撤回,并任命太子申为上将军,以庞涓为将,统率十万魏军攻向齐军,要与齐军一决雌雄。这时齐军已深入魏境,欲退不能,只得与魏军决战。孙膑针对魏军强悍善战,因而轻视齐军的弱点,大打心理战,先向魏军示弱,减灶诱敌深入,即在第一天挖十万人煮食用的灶,第二天减少至只足五万人用,第三天又减少至仅足三万人用,造成齐军士卒四散逃走,兵力不足的假象。
庞涓一如孙膑所料,果然中计,接连追击齐军三天,并因看到齐军天天减灶的情况,认定齐军败绩已呈。于是只身带着部分精锐骑兵,日夜兼程追击齐军。而齐军则在马陵设伏,以一万名弓兵埋伏于马陵的道路两侧,并预先把路旁其中一棵大树的树皮剥掉,于其上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的字样。庞涓的骑兵如孙膑所料般于晚上赶至马陵,庞涓看见有一颗树的树皮被剥掉,上面还刻着字,因此停下来,并命人点火照明,以阅读树上所刻的文字。但他还未读完,齐军已万箭齐发,魏军因没有准备,即时溃乱,庞涓中箭,结果被齐军大败。庞涓眼见无法改变局势,只得大叹“遂叫竖子成名”后自杀。齐军再乘胜追击,歼灭魏军10余万人,并俘虏了魏军的主帅太子申,马陵之战以魏军大败而告结束。
庞涓
马陵之战后,魏国实力受到严重削弱,从头号强国顿时沦为二流强国。魏国称霸中原的局面一去不复返,此后战国开始了齐国和秦国争霸的局面。但是在战国250余年历史中,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尤其是李悝主持魏国的变法工作和法制建设,影响甚大。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就是以魏国为蓝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