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灵敏感而脆弱,自尊心的建立是他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因素。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些行为,常常在不知不觉中伤害着孩子的自尊心......
女儿班上一个同学,因为数学试卷落在家里,被老师罚站在讲台上。
在讲台上,小孩来回扭动身体,衣服碰触到黑板,把黑板上老师写的字擦掉了一点,老师一气之下,又让他跪在讲台上。孩子回到家里,特别委屈地告诉了爸妈,爸妈一气之下找到校方,认为这位老师的教育方法非常不妥。
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错,罚跪真的不是一个好的惩罚方法。因为这种方式,很容易就破坏了孩子的自尊心,而自尊心一旦被破坏,就是很难修补的。
自尊心,是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容易别人侮辱和歧视的心理状态,是于后天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心理,每个人都有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个人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
大部分孩子的内心是非常敏感脆弱的,自尊心是他健康成长的重要心理因素。有了自尊心,才能积极向上。相反,如果自尊心受损,就容易丧失前进的动力和勇气。
莎士比亚说:“没有自尊心的人,即近于自卑。”
在平日的生活里,家长的哪一些行为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呢?
1 为孩子包办一切
很多家长除了对孩子的饮食起居无微不至的照顾,对孩子的课余时间和个人兴趣也过问太多,这种过多的干涉,会使孩子在生活中产生依赖性,在学习上产生被动,消极的情绪。这种做法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导致孩子无法独立承担生命力的责任。
如果从小到大,家长什么都替孩子做好,在孩子成年之后,孩子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毫无自信,根本没有把事情做好的能。而此时,自尊心也随着能力的丧失而荡然无存。
2 父母行为轻浮
家长的行为是孩子最生动的教材。
家长如果在行为上诸多不检点处,平时出言不逊,言语粗俗,习惯于搬弄是非,孩子就会认为人和人之间没有尊重是正常的。即使告知再多的道理,孩子也学不会尊重。
曾在儿子所读的幼儿门口,看一个四岁的男孩打自己的奶奶,还骂她“又老又笨”。而孩子之所以会这样,完全是因为平时,听见妈妈在家里,埋怨奶奶做事不利索。因为这样的“耳濡目染”,孩子根学会了这一套,或许,有一天,他也会这样说自己的妈妈。因为家庭教育里没有尊重,只有无理和无礼。
3 忽略孩子的存在
如果家长在孩子的生命早期,不听孩子说话、不理睬孩子,忽略孩子的存在,孩子就会感觉到自尊心受伤害,而且,越聪明的孩子的受伤害会越深。
有一段时间,带女儿出去吃饭,问她喜欢吃什么,她要么不搭理,要么就两个字“随便”。买衣服,问喜欢什么样的,也一副提不起精神的样子说“随便”。在晚上回到家,问是她先洗澡,还是弟弟先洗,她又来了一个“随便”。我彻底生气了,想着等到只有我们两个人的时候和她沟通这个事情。
晚上,弟弟睡了,我找女儿谈,她说:“我让你帮我挑样画的时候,你说随便。我问你穿什么衣服出门,你也说随便。”
女儿的话语里,有一丝的委屈,她用这样的方式,让我感受被说“随便”(忽略)的滋味。因为没有被尊重对待,所以她选择了“以其人之身还治其人之道”。
4 破坏性地批评孩子
当孩子做错事,家长希望通过批评来使孩子改掉缺点,我们把批评孩子的这个行为看作一个作用力,即你的批评针对是他的行为,孩子会朝着你希望的方向去发展。
但是,如果你这个作用力打在孩子的人格价值上,即你攻击的是孩子作为人的价值,将使孩子觉得自己没有尊严、没有价值,逐渐真的丧失自尊和价值。
一次,和朋友带着孩子们去游乐场玩,孩子们对画沙画产生了兴趣,每一个孩子都选了自己的喜欢的图案。朋友家的儿子,画了一会觉得没意思,就说“不想画了”。朋友不高兴低说:“你这个孩子,对什么事都是三分钟热度,任何事都坚持不下去”。
孩子委屈地看着妈妈说:“谁说的,我上午自己拼了一个乐高船呢”。
朋友埋怨孩子不听话,还顶嘴。
只是一个游戏,朋友就把孩子定性为一个“任何事都坚持不下去”的孩子,这样的结论太伤害孩子。如果孩子自尊心被伤透,就会放弃反击,彻底破罐子破摔,成为你不想他们成为的那种人。
5 人前教子
中国有一句俗话:“当面教子”,是说孩子犯了错,当时就教育,才会让孩子吸取教训,防止再一次犯错。
这样的做法,让孩子没有反驳的能力,家长觉得自己成功教育了孩子,却不知道正在摧毁孩子的自尊心。
当众的批评只能让孩子暂时震慑于压力,不敢反抗,自尊心却已经被伤的千疮百孔。
6 不信任孩子
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对一个人能力的不信任就是对人尊严无情的挑战。比如,家长怕孩子说谎,就会对孩子的话进行挑剔、判断和质疑,这也就在孩子的心中在下了一颗被怀疑的种子。
不被信任的孩子,会认为自己不值得被信任,从来自尊心受伤。那些看起来张狂自负的孩子,恰恰是因为怕自己不被信任和尊重,所以他们的行为表现只是以对自己的感觉来对待别人。
7 拿别的孩子比较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而很多家长,会拿被人孩子的优点,来攻击自家孩子的缺点,希望会激起孩子的学习成长的动力。
其实这样做,会让孩子留下自卑的负面阴影。这种不适当的比较,对攻击性较强的孩子,可能激起逆反的行为,对攻击性较弱的好孩子,在他们心中留下一个阴影,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自尊心受创。一个自尊心受创的孩子,更容易感到无助、焦虑、自卑、不快乐。
心理学家认为:“自尊是个体对自我总体知觉的评价,包括能力和价值两个重要元素。自尊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似乎与儿童的心理卫生、行为问题、学业成绩、社会适应有关。”
屠格涅夫说:“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却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
教育孩子是个漫长又富有智慧的过程,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不可逆的影响。
给孩子充分的尊重,让他成长为一个自尊自爱的人,这会让孩子更加自信从容,自由驰骋在属于他的天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