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中国历史上级别最高,含金量最足的名将对决,非垓下之战莫属。兵仙对决霸王,一个谋战派的代表人物,一个是勇战派的巅峰,2个都是绝世名将,不过条件不怎么对等了,韩信本部30万及刘邦其它后备30万,对上项羽10万,项羽还是疲兵少粮食,就这种劣势的条件下,项羽还能前期打到韩信不利,却用人数优势,两翼包抄才大败楚军,要不是韩信这个级别的统帅,我估计高祖领军的话,会变成第二个彭城之战了。
垓下之战前期,从广武山一线越过鸿沟向东追击的刘邦本部大致10余万,直到会战后期与韩信、彭越、刘贾、英布五军会师后总兵力才达到30万。
会战的决定性阶段是以韩信本部为先驱,孔费二将为两翼,刘邦居中周勃垫后,此役汉军的名将几乎悉数参与对项羽的围歼,但有几点战役安排还是很见心思的,一是参战序列为何不见灌婴?灌婴在陈下和刘邦会师后便一直跟随汉军主力活动,灌婴是汉军的骑兵统帅,垓下的地形特点是高陵绝壁,不利骑兵作战,因此在灌婴的使用上大概率是跟随刘邦居中行动,承担宿卫警戒的任务,并于战役后期发挥追击的特长;二是对于周勃的安排,周勃在战斗序列的最后方作总预备队,而不是第一时间投入交战,灌婴和周勃是刘邦直属部队中的两大悍将,按立国后封功而论可谓左膀右臂,韩信在部队的调度上把如此重要二人放在战斗序列的中后方,意图已经很明显了,先把口袋做的牢不可破,再引项羽全线出击后,两翼包抄封住袋口,逐步紧缩包围实现围歼意图。战役实施的关键是不能被项羽一鼓作气捣穿了袋底,否则立马就是彭城第二。
从以上布置可见韩信的野心,天时(大本营彭城丢失,江东频繁被滋扰,全军士气低落)地利(垓下的地形不利项羽善打运动战的特点)人和(天下诸侯皆向汉背楚)皆为我所有,用一场歼灭战彻底解决掉项羽。所以说兵仙对霸王,既是实力对比上的客观差距,更是前敌指挥上的较量,任何选择与项羽力战刚一波正面的想法,都有实际执行上的风险,汉军内部派系林立这在相互统领协调上是很大的问题,特别是任一派系的力量拉出来又不是楚军的一合之敌,战场上的任何变数(局部战场的失利带动全局性的溃败)都可能让项羽翻盘,事后诸葛的来看,韩信在垓下的部署无疑是收益与风险之间权衡最佳的决策。单就力战勇战而言,即便在将星辈出的历史长河中项羽无疑是独一档的存在,以韩信手握的筹码也就对面是项王这样的人物才有这样稍显示弱的布置(背水一战3万对20万也不见韩信怂啊)两个历史级统帅的对决,无论谁的缺席那才是真正的遗憾。